冠军论坛白菜大全cmp

【中國青年報】徐州工業職業技術學院構建職業素養培育新模式 為制造業培養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

作者: 日期:2023-01-06點擊:669

在加快建設制造強國的時代背景下,高職院校制造類專業如何聚焦行業標準和崗位需求,培養出與崗位契合度高的高素質技能人才成為高職制造類專業人才培養的重點。徐州工業職業技術學院近年來積極探索,形成了“一核兩制三層四維”職業素養培育新模式,明確了職業素養培育在人才培養體系中的育人理念、實現路徑、培育內容和評價標準。經過多年實踐取得顯著成效,產生了引領和示范作用。

--------------

確立育人理念 提高人才需求匹配度

學校創新提出“核心理念引領、固化于制、內行于心、外化于行”的文化育人理念,通過汲取以徐工集團為代表的優秀企業文化精髓,凝練形成“崇德尚技、守正出新”育人核心理念,融入教育教學制度、校園環境和師生行為,創新“質量立本、創新樹魂、融合賦能”工業特色文化育人方法,制定《文化育人工作方案》,開展“質量是生命、產品即人品”的質量文化,“創新是動力,唯一不變是變革”的創新文化和“融合是路徑,多元即資源”的融合文化等研究與內涵詮釋,打造了“樹立質量意識-強化質量認知-錘煉質量行為-升華質量情感”質量文化活動,科技文化節、雙創文化節等創新文化活動,專業文化與企業文化融合活動等文化育人平臺,對接企業人才需求,培養學生的質量意識、創新思維和融合能力,發揮文化引領作用。《踐行“崇德尚技、守正出新”理念打造“質量·創新·融合”特色文化》榮獲江蘇高職院校文化育人10強案例。

建立育人機制 提高培育路徑融合度

學校建立了“課程教學、科技轉移、項目申報、創業競賽、實體孵化為一體”的專創融合育人機制,將創新創業教育與專業教育耦合融入人才培養方案,深化產業發展與創新創業教育同頻共振,推進專業鏈、產業鏈、教育鏈、人才鏈有效對接。與徐工集團共建江蘇省“智能制造”大學生創新創業實踐教育中心,將典型的制造業要素引入創新創業教育,兼具技術技能培訓與鑒定、創新創業教育與訓練、技術開發與服務等一體化功能,增強企業育人功能,推進專創融合育人,榮獲2022年“互聯網+”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國賽金獎,2020年“挑戰杯”國賽金獎、銀獎。

學校建立了“崗位、專業、課程、實習與技能訓練、就業一體化”校企協同育人機制,促進政行企校在職業素養培育鏈上“協同協作、同向同行、互聯互通”,與徐工集團共建工程機械五項全能機手培訓基地、徐工工程機械產業學院,制定《旋挖鉆五項全能機手職業技能標準》,該標準高于工程機械行業職業素養標準,制定《江蘇省職業教育現代學徒制專業教學標準(機械制造及自動化專業)》,實現職業素養標準和專業規范的對接與轉換,采取“校內中心+校外基地”實體化運營,開展生產性實訓,推進校企協同育人。

構建培育體系提高培育內容緊密度

學校按照三年分層遞進教學要求,開發“基礎素養-專業素養-工匠素養”三類課程模塊,根據工程機械產業鏈崗位、技能要求、職業素養核心要素重組教學內容,構建“平臺+方向”課程體系;組建由學校教師+企業大師組成的混編教學團隊進行理論和實踐教學。對接工程機械產業需求開展現代學徒制人才培養模式改革,深化產教融合育人,實現學生到學徒,學徒到準職業人,準職業人到職業人的“三次轉變”,推動學生技術創新、技能積累與職業素養“階梯發展、螺旋上升”。

推進“第一、二、三課堂”教學改革,制定并實施裝備制造類專業“完全學分制”人才培養方案,實施第一課堂思政化,推進思政課與課程思政同向同行,實現課程思政教學改革全覆蓋;搭建世國省市校五級技能競賽平臺,強化技能報國;深化工學交替改革,建立學生黨員流動黨支部。實施第二課堂課程化,按年級分別以“筑夢”“追夢”“圓夢”為主題,開設職業素養活動課程24門。實施第三課堂項目化,設置“知識+勞動”基礎素養實踐項目4個、“愛心+技能”專業素養實踐項目3個、“大國工匠+能工巧匠”工匠素養實踐項目3個,推進學分認證與置換,依托“PU”平臺為學生量身定制“第二、三課堂成績單”,納入學生“四維”評價系統。

創建評價標準 提高人才培養質量契合度

學校立足“有德、有技、有能、有為”人才培養目標,從“德、技、能、為”四個維度,將職業素養細化為政治素質、技術技能、創新創業水平等10個關鍵要素、24個觀測點,制定《“四維”評價標準》,將學生的政治立場、文明素養、行為習慣、課程成績、技能證書、勞動能力、創新創業能力等要素納入職業素養指標及評價范圍,并依據人才培養方案要求適時調整,多維度、全方位考查學生學習成長發展狀況,通過全面優化評價內容,形成了與人才培養方案相融合的持續更新機制。

優化評價主體和評價方式,投入70萬元開發“四維”評價系統,創建部門、企業、教師、學生、家長五類賬號,將“四維”評價24個觀測點評價權全部授權學校22個部門,集體意識、勞動能力和創新創業能力等8個觀測點由校企共同評價,提高了評價結果的效度和信度。部門和企業可隨時評價學生表現,學生可隨時查看評價得分,進行自我評價,激發學生內生動力。

新聞來源:中國青年報(2022年12月30日)

新聞鏈接://zqb.cyol.com/html/2022-12/30/nw.D110000zgqnb_20221230_3-04.htm